吳巖司長:教學改革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改到實處是教材!
作者:不詳來源:網絡發布時間:2019-09-18點擊數:2019-9-18 重慶市職業教育學會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致辭(本文圖片均來自:“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之前,關于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曾有“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的論斷。
后來,在“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之后,他又加了一句“改到難處是校長”。
而在發生于8月12日上午的下文致辭中,他在“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后面,加了一句別的內容。
究竟是什么呢?還請您靜心閱讀。提前祝您周末愉快!
林毅夫教授、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此次研討班,這不是一個客氣話,而是我真心的話。
雖然現在正值暑期,工作很繁忙,但剛才我跟文科處的處長說我們今天上午哪都不去,老老實實在這待一上午。
除了我要講一些我自己的所謂禮節性的話,更要講講真心話,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我要做一次培訓班的學員,來聽聽林老師的第一講。
我自己因為工作的關系,一直很關注林老師(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教授林毅夫——編者注)的新結構經濟學的進展,可以說新結構經濟學有可能對中國經濟發展、對中國經濟學理論發展,乃至對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研究范式都會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有可能或者說非常有可能不是淺層的、表層的,而是深層次的。
但因為今天這個會叫做第一屆新結構經濟學教學研究師資培訓研討會,我不想談自己一些關于經濟學方面或者說國家政策方面的感想,我想就新結構經濟學與高等教育質量,特別是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尤其是新結構經濟學與文科人才培養質量的相互關系,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去年的5月2號,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120周年校慶之前來北大發表了一個系統的長篇講話。在這之后,于9月10號召開了全國教育大會,那篇講話實際上是為9月10號的全國教育大會做了一個先聲的理論準備。
總書記此次講話的內容很豐富,其中最重要的是講了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事情。
總書記說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要包括五個子系統,或者叫五個子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思政體系。
新結構經濟學教學研究師資培訓跟這五個體系都有密切的關聯,這是學科的探索,這是教學的研究,這是教材的高水平的編寫,這也是中國思想政治教育生動的案例,這還是北大把人才培養貫徹到管理體系里面的一個生動實踐。
所以我覺得今天第一屆新結構經濟學教學研究師資培訓班的舉辦,是把總書記5月2日在北大所講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五個子體系貫穿在一塊所要做的事情。
今天因為高教出版社的社長蘇雨恒同志也來了,我剛才在會前還說他干了一件好事,就是把《新結構經濟學導論》作為系列教材出版了。
我們經常講劇本,一劇之本,你有再好的導演,再大腕大咖的演員,沒有一個好的劇本,都不會拍成一個很生動、傳世的、高水平的、經典的電影。我們說教材,教學之材,沒有這樣的高質量教材,就算有一個好的專業、好的學科、好的老師,也很難把一個人培養成高水平人才,就如同沒有好的食材,即便一個好的廚師也很難炒出色香味俱全的好菜。
在總書記所講的這五大體系中,教材在某種意義上是現在的短板,我自己在工作實踐中對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有一個特別深切的體會,以往我把它概括為兩句話:“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我今天再加一句話:“改到實處是教材”。
沒有課程,人才培養質量講多少理念、講多少理論最終都落不到學生的身上,沒有老師的參與,沒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教學質量那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所以有一本適用的高水平的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我經常講一句話,初生之物其形必丑。教材是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完善的?!缎陆Y構經濟學導論》是一個在名師主編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和不斷完善的優秀教材,在中國這樣的教材越多,中國的教育質量,中國的人才培養質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證。我作為高教司的司長,人才培養是第一主責,所以我覺得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
高等教育質量要真正地提高起來有三大關鍵要素:專業、課程、教師。
一是專業,高等教育是一個專業教育,但并不是說學生進入了經濟學專業就只能學習經濟學,也可以學其他的很多東西,但整體上還是要有專業做基礎的。如果沒有專業做基礎,這就不是現代高等教育。我們培養的不是簡單的所謂的博雅人士,我們需要治國安邦的人才和個人全面發展的高級專業人才,所以專業很重要,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專業就像人的腰一樣,腰好了,才能站得起來,才能挺起胸,抬起頭,這很重要。
二是課程,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多大腕的老師也得上課,我說的不僅僅是課堂的課,還包括:實踐的課,線上的課,線下的課,混合的課。老師與學生是通過課來互動,并在這一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傳授,進而把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培養起來。所以課是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
三是老師,有學校、有教育,還得有名師。
所以我們說要努力打造“三金”:“金?!?、“金課”、“金師”。用俗話翻譯過來就是一流的專業、一流的課程、一流的教師。如果一個學校的“三金”、三個一流隨處可見,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好學校。
我們還說要淘汰,堅決地淘汰“水?!?、“水課”、“水師”。一個學校如果專業很“水”、課程很“水”、老師的教學很“水”,那么再大的名氣都有一天會塌陷。
比如我們常說“金課”要具有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缎陆Y構經濟學導論》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創新性。
第二個印象是高階性。得用心學,不是很容易學懂,所以才有今天的師資培訓班,老師們先要學。
第三個印象是挑戰度,這門課學生要想真正學好,得跳起來夠一夠,是門有難度的課,而“水課”就是不用心的、陳舊的、沒知識含量、沒有信息含量的課。
所以把這三大要素把握好了,人才培養質量就會高。
正像剛才徐老師(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佳君——編者注)所說,我們現在推的叫做“六卓越、一拔尖”。我們不但要在工科、醫學、新聞、農科、教育等方面培養卓越人才,還要在基礎學科培養拔尖人才,其中,經濟學等人文社科就是培養拔尖人才的重要領域,我們稱之為人才培養2.0。
這里很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在2018年8月24號發布的文件中提出要大力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和新文科。某種意義上新結構經濟學就是對新文科的一種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 “傳承革命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努力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不僅包括自然科學,更包括人文社會科學。
高等學校的一只翅膀是自然科學的翅膀,一只翅膀是人文社科的翅膀,這兩個翅膀都要硬,都要長,否則飛不起來,飛起來也飛不高,飛得高也飛不穩,更飛不遠。所以總書記說我們不僅要培養自然科學家,還要培養社會科學家。
沒有強大的自然科學,一個國家強大不起來。沒有強大的社會科學,這個國家同樣強大不起來。
林老師帶領新結構經濟學院團隊做的探索難能可貴、彌足珍貴,某種意義上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新結構經濟學不僅體現了教育自信、學術自信,也體現了政策自信,所以我覺得這種探索是非常重要的。
對人才培養我們提了“4+1”五個“起來”:嚴起來、難起來、實起來、忙起來和提起來。
§ 一是嚴起來,學校在人才培養上要真正嚴起來,而不是放羊式地嘴里說重要;
§ 二是難起來,我們的課得要有含金量,得是“金課”;
§ 三是實起來,培養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培養的效果要真真正正地顯現出來;
§ 四是忙起來,讓學生在學習方面忙起來,而不是在其他方面用心用力,卻在學習方面不投入精力。
最后,通過四個所謂的嚴起來、難起來、實起來、忙起來,讓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實實在在地提起來。
今天這個培訓班就是這樣的工作,這是一個嚴起來、難起來、實起來、忙起來的生動體現。所以我們一起努力,讓這項工作做好。
經濟工作、經濟理論工作跟現在的實際情況發展非???,比如特朗普干的貿易戰。其實打貿易戰大家都知道,貿易只是表面的東西,更多的是經濟問題,比經濟問題更重要的是制度問題,貿易戰深層次是政治戰。特朗普的競選口號是讓美國再次偉大,他這種干法,我覺得不會讓美國再次偉大,也可能讓美國離開偉大。我們現在實實在在地干起來,可以讓中國更加偉大。
特別贊賞我們這樣的工作,這樣的工作就是我們要力推的,要豎的榜樣。我們一起努力,讓中國的經濟學人才培養,讓中國的人文社科人才培養,讓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的質量真正提起來。謝謝各位!
來源:伯馬創業